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內容
“覺·物——互聯網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用藝術但是科技覺醒自我
                            
日期: 2018/1/26 15:11:18    編輯:     來源: 今日藝術網    

展覽開幕式現場合影

2018年1月19日下午,由騰訊研究院主辦、觀唐文化策展的“覺·物——互聯網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藝術展在北京798藝術區751D·PARK第一車間開幕。這是一場大眾日常生活與藝術和科技發生關系的跨界展覽。

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致辭

本次展覽共展出14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分為“覺”和“物”兩個部分,分別對應數碼時代對硬件的過分依賴和以此為背景而給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兩個方向展開探討。展覽通過影像藝術、裝置藝術、繪畫藝術及新媒體藝術這些不同的形式展示了藝術家對于“過載”這一主題的理解,并對“互聯網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進行理性的思考,用藝術語言探討信息技術深度介入生活的科技倫理。

展覽學術顧問費俊教授致辭

本次展覽的學術顧問費俊教授在開幕式中發表了關于本次展覽“覺·物”的三個覺悟。它們分別是:企業的覺悟,科技的覺悟,藝術的覺悟。在科技時代,人們不可避免的被科技所包圍,但人們卻在被科技,缺乏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藝術作為一種重要的表達形式,它不僅僅是關于美的學問,就像喬布斯在早期采訪中關于如何看待蘋果的創新哲學理念時講到:設計不是關于這些東西長的怎樣,而是關于它如何運作,站在藝術與科技融合的一個角度,藝術可以作為一種方法和策劃,而此次展覽的這些作品就是藝術家在面對這樣一個泛科技的時代,做出的回應與反思。

展覽現場嘉賓合影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趙力在開幕式發表了藝術與科技必然結合的理論。在他看來我們的社會在變,藝術在變,文化在變,身份也在隨之改變,這不禁讓我想起西方一位哲學家的觀點,他說掌握世界的方式有四種:宗教、哲學、藝術、科技。在面對不斷發展的世界,科學和藝術可能跑的更遠,哲學和宗教則更多的是在沉淀。科技的發展為人的發展服務,藝術的發展也是為解放人,讓人自由平等,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藝術和科學必然站在一起。它們面對的都是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不僅是藝術與創作的源泉,也是藝術與科學結合的重要方向,日常生活就是藝術,而人人都是藝術家,這個時代一定要來臨。

展覽現場

展覽分為“覺”和“物”兩個部分,分別對應數碼時代對硬件的過分依賴和以此為背景而給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兩個方向展開探討。

展覽現場

“物”部分呈現藝術家念家雯、黃智銓、徐幸媛、袁越、劉舒頔、侯旋、李金徽7位藝術家的作品,不管是在符號上,還是意義上,他們從“硬件”出發,以具體的現實觸發觀眾切身的感受。

郭銳文《衍生》

“覺”部分的7位藝術家郭銳文、姚瑤、卓穎嵐、陶娜、徐寅良、楊鵬,張貫宇,更傾向于通過藝術形式的呈現來喚醒觀眾的通感。不管是電子投影的互動裝置還是基于聽覺的感官體驗,抑或用傳統的繪畫傳達寂寞或者掙扎的都市情感——這些感受最終還將落腳于科技發展所帶給我們可感知的想象力。“以覺知物”,難道今天的這些感受都來自于屏幕的方寸之間,或者感受本身也是代碼嗎?

袁越《方寸之間》

出生于80年代以后的人對電子和網絡的敏感是具有時代性的。并且在開放的文化環境中,中國與世界的溝通也更加同步和流暢。此次參展的14位藝術家中,以影像互動裝置為主要創作方式的郭銳文生活和工作于紐約,其作品《衍生》在技術和理念上都對接世界科技前沿。他擅長以電子軟件的形式與觀眾互動,在觀眾盡情推開影像中團塊的時候,陷入主動和被動的悖論。

徐幸媛《少女的冷漠》

卓穎嵐、黃智銓兩位藝術家來自中國香港,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到一種基于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卓穎嵐的《貪婪·寂靜》將燈光置于玻璃酒瓶中,在黑暗的空間里猶如螢火蟲,帶著亞熱帶地區的自然記憶。黃智銓的《相距·獨》則用晃動的屏幕來喚醒人們被封存的靈魂。

卓穎嵐 《貪婪·寂靜》

黃智銓《相距·獨》

中國本土藝術家觀注的話題在兼具國際視野的同時,又與中國的現實密切關聯。徐寅良的作品《天王星》中,渺小的人物與巨大星球的對比凸顯出一種電子時代的孤獨感。念家雯的《我愛你》系列作品用動畫的形式探討有形的科技和無形的情感之間的關系。徐幸媛則用《冷漠的少女》來命名以自己為原型的玩手機的少女形象,感應的電流擊中電路板發出的噼里啪啦的響聲回應著“冷漠”少女的真實遭遇。劉舒頔的《游戲盒子》在表現科技手段帶來的制式化生活的同時,又帶有中國八九十年代文化,特別是審美延續的特征。

徐寅良 《天王星》

新一代藝術家以更加直接的感官體驗創作作品,不管是形式上的多樣還是對藝術責任的理解,都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

劉舒頔 《游戲盒子》

信息技術在給電子一代帶來便捷生活的同時逐漸凸顯社會問題,包括海量信息給社會生活帶來的“過載”問題,老年人在全數字情境中生活不便,追求便捷而造成環境污染,科技令人孤獨等等一系列問題直接關切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覺·物》藝術呈現的不僅僅是一個以審美為主旨的藝術展,而是以藝術的視角來審視和思考人與科技的關系。基于“科技向善”的理念,此次展覽并未進行大規模的印刷制作,而是將內容的承載轉移至移動通信端。展覽與AR技術團隊合作,從印刷品到展覽現場,互動體驗成為新媒體展覽的一大亮點。

楊鵬《一生》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通過科技世界“覺·物”的呈現,來喚起觀眾對真實世界的“覺悟”。炫目的色彩和新奇的互動在感官上制造愉悅體驗的同時,我們是否深陷其中而丟失了自我。藝術在這里不僅提供多樣的形式,它更是一個出發點,從文化經驗的深處喚醒觀眾對自我處境的自覺。

 

網友評論

johnanz2022/4/19 12:37:25
http://imrdsoacha.gov.co/silvitra-120mg-qrms
johnansaz2022/4/18 6:16:41
http://imrdsoacha.gov.co/silvitra-120mg-qrms
jqtrldnc2022/1/27 8:43:40
fdi5SK  <a href="http://cnvgpuallgov.com/">cnvgpuallgov</a>, [url=http://fghtcfaydupa.com/]fghtcfaydupa[/url], [link=http://vyarhhbkgmpu.com/]vyarhhbkgmpu[/link], http://lnyuzmczadqh.com/
已有133位網友發表評論

專題評論  

  
“抽象藝術新一代”(2014)策展導論
“寺上美術館實驗室計劃(第三回):抽象藝術新一代”將是一次“...
 

  
何云昌和他的行為藝術
在2014年新春之際,何云昌再一次以“春天”來展示自己以行為...
 
 
 ·評喬通寫意作品
 ·觀《晚參-張晉2014》隨感
 ·呼波油畫:假象中的真實
 ·尋找“消逝”的風景
 ·藝術資本應該把眼光放長遠
 ·拍場指揮家探訪嘉德的拍賣師團隊
 ·上海藝術影像展總監定標準
 ·10位70后藝術家市場分析報告(下)
 ·《象 非象》申偉光超驗藝術研討會
 ·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
 
 最新活動  
 
 ·東方晟宬2008年中國書畫油畫拍賣會
 ·太平洋國際127期藝術品拍賣會
 ·中聯國拍二十周年藝術精品拍賣會
 ·中招國際第18期藝術精品拍賣會
 ·香港蘇富比2008年春季拍賣會
 ·杭州翰承2008大型藝術專場拍賣會
 ·中鴻信國拍2008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北京國拍2008春季大型拍賣會
 ·天津文物2008春季競買會
 ·嘉德廣州2008年夏季拍賣會
 

 
今日藝術網舊版: 藝術新聞 | 藝術批評 | 展 覽 | 藝術財經 | 人物 | 美術館 | 藝術經典 | 藝術教育 | 圖片中心 | 圖書資訊
大學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關于我們 法律聲明 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10-58760011 轉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權所有 © 2006-2020 今日藝術傳媒  備案:京ICP備11039214號-8
今日藝術網微信公共平臺
官方微信平臺
手机赌博哪个网站好一点|手机赌博澳门网站|手机赌博的平台哪个好|十大赌博体育网站今日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