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指導金美憐(左)藝術家朱佩鴻(右)
2017年12月23日,王小雙、朱佩鴻雙個展《城市—兩個年輕人的目光》在芳草地畫廊•798開幕,展覽由專注于亞洲當代藝術史研究的金美憐女士擔任學術主持,展出了兩位80后藝術家近期創作的有關“城市”的作品。雖然兩位藝術家都深處城市,對城市化的進程也有感觸,但他們對城市的切入角度和表現形式卻截然不同,他們以各自的繪畫語言表達著他們內心的城市圖景。

藝術家王小雙(左)學術指導金美憐(右)

朱佩鴻個展現場

朱佩鴻個展現場
以抽象見長的藝術家朱佩鴻,擅長將城市圖譜在內心解構而后再進行拼貼。他的城市圖像如同植物根部一般扎進城市的土壤,并在其中深究、成長。不明出處的“形”與看似魅力的“色”構成了一座座自身的生存空間。他拒絕空洞的觀念性,將著眼點專注于創作本身,以期釋放自己生活中的浮躁、追求真實的自我。

朱佩鴻個展現場

朱佩鴻個展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造型學院院長蘇新平教授曾這樣評價:“朱佩鴻生長于上海,他并不回避都市生活經驗對創作的影響,而是保持一種輕裝上陣的心態,將他從都市獲得的視覺記憶轉化為意象式的畫面直覺,形成簡約而斑斕的意像空間,在釋放個人情緒的同時也為觀眾的解讀與接納留下余地,當視覺的愉悅起作用的時候,作品與觀眾的距離也就大為縮小。”

朱佩鴻 《我的空間 2017-7 》 120×150cm 布面丙烯 2017

朱佩鴻 《生長 2016-1 》160×160cm 布面丙烯 2016

朱佩鴻 《Material 2017-9》 61×40.5cm 鋁板丙烯 2017

王小雙個展現場
如果說朱佩鴻的作品是其對城市物理生存空間的思考,而王小雙的作品則是表現在都市化下人的精神指向。王小雙擅長運用具有個人識別色的青灰色,構建著一幅幅具有“詩意”般朦朧的作品。在她的畫面中,反反復復出現著同樣長相的女人,她們帶有一絲絲的猶豫,似乎已經預示到現代都市生活所帶來的不安。作品中更為突出的是一位獨立于人群的女性,她優雅、莊嚴姿態,或被塑造成光環加身,亦或是在動作體態上接近于神,亦或是以神圣裸體的形象出現,她的存在象征著渴望追求生命意義的人,他們在去個性化的現代社會中,在城市人群中試圖恢復個體的價值和意義的人。

王小雙個展現場

王小雙個展現場
如果說《面孔》是她自醒,尋找個人價值的開端,《蛻》等作品則是王小雙正式掙脫社會枷鎖,追求個人存在意義的宣言。深處社會洪流中茫然而不自知的人,或許更需要王小雙這種自知之后的自醒的精神。

王小雙 面孔-5 150x360cm 布面丙烯 2014-2015

王小雙 蛻 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17

王小雙 枝-3 100x200cm 布面丙烯 2017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2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