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內容
 
“覺·物-互聯網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藝術展
時間:2018/1/19——2018/1/21 地區:北京    來源:今日藝術網
主辦機構:騰訊研究院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798藝術區751D•Park 第一車間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覺•物”互聯網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藝術展
展覽時間:2018年1月19日——1月21日
展覽地點:751D•Park 第一車間
展覽主辦:騰訊研究院
策展:觀唐文化
參展藝術家:
郭銳文、侯旋、黃智銓、李金徽、念家雯、陶娜、徐幸媛、徐寅良、楊鵬、姚瑤、袁越、卓穎嵐、張貫宇


今天的“人”比任何時代都更加深度地“物化”,這種物化甚至不是一種來自社會制度的內部邏輯,而是讓我們每個人對現實科技的切實感受。作為騰訊T Meet大會的組成部分,《覺•物》展覽圍繞著“科技向善”的主旨展開,用藝術語言探討信息技術深度介入生活的科技倫理。

《方寸之間》袁越

覺知物,物生覺

展覽分為“覺”和“物”兩個部分,分別對應數碼時代對硬件的過分依賴和以此為背景而給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兩個方向展開探討。

《星云圖》陶娜

手機可以被視作一個標準物,一塊屏幕連通著外部世界和人類心靈。在移動互聯網發達之前,丟手機還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直到滴滴打車的出現,出租車司機說再也沒有撿到過手機了——電子設備與人越來越親密,甚至已經出現了人體嵌入式設備。“物”部分呈現藝術家念家雯、黃智銓、徐幸媛、袁越、劉舒頔、侯旋、李金徽7位藝術家的作品,不管是在符號上,還是意義上,他們從“硬件”出發,以具體的現實觸發觀眾切身的感受。

《Uranus》徐寅良

感覺,感受是藝術永恒的核心。“覺”部分的7位藝術家郭銳文、姚瑤、卓穎嵐、陶娜、徐寅良、楊鵬,張貫宇,更傾向于通過藝術形式的呈現來喚醒觀眾的通感。不管是電子投影的互動裝置還是基于聽覺的感官體驗,抑或用傳統的繪畫傳達寂寞或者掙扎的都市情感——這些感受最終還將落腳于科技發展所帶給我們可感知的想象力。“以覺知物”,難道今天的這些感受都來自于屏幕的方寸之間,或者感受本身也是代碼嗎?

新生代,新視角

出生于80年代以后的人對電子和網絡的敏感是具有時代性的。并且在開放的文化環境中,中國與世界的溝通也更加同步和流暢。此次參展的14位藝術家中,以影像互動裝置為主要創作方式的郭銳文生活和工作于紐約,其作品《衍生》在技術和理念上都對接世界科技前沿。他擅長以電子軟件的形式與觀眾互動,在觀眾感知過載并推開影像中團塊的時候,陷入主動和被動的悖論。

卓穎嵐、黃智銓兩位藝術家來自中國香港,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到一種基于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卓穎嵐的《貪婪•寂靜》將燈光置于玻璃酒瓶中,在黑暗的空間里猶如螢火蟲,帶著亞熱帶地區的自然記憶。黃智銓的的《相距•獨》則用晃動的屏幕來喚醒人們被封存的靈魂。

《聽系列》 姚瑤

中國本土藝術家關注的話題在兼具國際視野的同時,又與中國的現實密切關聯。徐寅良的作品《天王星》中,渺小的人物與巨大星球的對比凸顯出一種電子時代的孤獨感。念家雯的《我愛你》系列作品用動畫的形式探討有形科技與無形情感之間的關系。徐幸媛則用《冷漠的少女》來命名以自己為原型的玩手機的少女形象,感應的電流擊中電路板發出的噼里啪啦響聲回應著“冷漠”少女的真實遭遇。劉舒頔的《游戲盒子》在表現科技手段帶來制式化生活的同時,又帶有中國八九十年代文化,特別是審美延續的特征。

《少女的冷漠》 徐幸媛

新一代藝術家以更加直接的感官體驗創作作品,不管是形式上的多樣還是對藝術責任的理解,都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這同時也是騰訊T Meet大會所關心的內容。

《一生》楊鵬

行于道,鑒于藝

騰訊T Meet大會將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基調,探討信息技術在給電子一代帶來便捷生活的同時逐漸凸顯的社會問題。今年大會的主題“過載”著眼于海量信息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問題,老年人在全數字情境中生活不便,追求便捷而造成環境污染,科技令人孤獨等等一系列問題直接關切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也要求《覺•物》的呈現不僅僅是一個以審美為主旨的藝術展。

展覽希望通過科技世界“覺•物”的呈現,來喚起觀眾對真實世界的“覺悟”。科技在感官上制造愉悅體驗的同時,我們是否深陷其中而丟失了自我。藝術在這里不僅提供多樣的形式,它更是一個出發點,從文化經驗的深處喚醒觀眾對自我處境的自覺。

專題評論  

  
“抽象藝術新一代”(2014)策展導論
“寺上美術館實驗室計劃(第三回):抽象藝術新一代”將是一次“...
 

  
何云昌和他的行為藝術
在2014年新春之際,何云昌再一次以“春天”來展示自己以行為...
 
 
 ·評喬通寫意作品
 ·觀《晚參-張晉2014》隨感
 ·呼波油畫:假象中的真實
 ·尋找“消逝”的風景
 ·藝術資本應該把眼光放長遠
 ·拍場指揮家探訪嘉德的拍賣師團隊
 ·上海藝術影像展總監定標準
 ·10位70后藝術家市場分析報告(下)
 ·《象 非象》申偉光超驗藝術研討會
 ·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
 
最新活動  
 
 ·2016年第五屆三亞藝術季
 ·國際親子設計節今秋落戶北京751
 ·華辰鑒藏拍賣會(第34期)
 ·今典拍賣2014“翡翠與祖母綠”專場拍賣會
 ·北京藝融2013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2013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作品征集
 ·“金苑杯”首屆中國時裝畫大展征稿啟示
 ·北京藝融2013年春季拍賣征集全面啟動
 ·2013年度“青年藝術100”藝術家海選征集
 ·2013“關注未來藝術英才”計劃作品征集全面啟動
 

 
今日藝術網舊版: 藝術新聞 | 藝術批評 | 展 覽 | 藝術財經 | 人物 | 美術館 | 藝術經典 | 藝術教育 | 圖片中心 | 圖書資訊
大學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關于我們 法律聲明 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10-58760011 轉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權所有 © 2006-2020 今日藝術傳媒  備案:京ICP備11039214號-8
今日藝術網微信公共平臺
官方微信平臺
手机赌博哪个网站好一点|手机赌博澳门网站|手机赌博的平台哪个好|十大赌博体育网站今日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