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內容
 
“Punctum”—— 倪志琪個展
時間:2019/7/3——2019/7/13 地區:    來源:今日藝術網
主辦機構:Ladislava Sutnara
地點:比爾森市,距離布拉格約90公里
   
 

【展覽海報】

“Punctum”—— 倪志琪個展
Punctum:the art of Ni Zhiqi
藝術家 Artist:倪志琪 Ni Zhiqi
策展人 Curator:Jan Van Woensel
開幕式 Opening: 2019.07.10 18:00 -21:00
展覽時間 During:2019.07.03 — 07.13
Ladislava Sutnara Gallery
Riegrova 11, 30100 Plzeň
(比爾森市,距離布拉格約90公里)

Punctum #13 | 2019綜合材料 Mixed materials

倪志琪(1957年,生于中國上海)在捷克共和國的首次個展“Punctum”觸碰了污染這個話題;當代生活中令人瞠目結舌的傷口之一和大規模生產下的一次性物品的直接副作用。
倪志琪選擇用塑料作為他的藝術媒介。在此,藝術家觸及塑料廢品的“星球傷口”,將其呈現為一個影響我們生態系統的警示問題。通過對塑料廢品的回收,倪志琪成功地將垃圾轉化為美學藝術品,與此同時,從不忽視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的深度。

策展人簡·凡·溫塞爾(Jan Van Woensel)


Punctum #8 | 2019綜合材料 Mixed materials

Punctum #17 | 2019綜合材料 Mixed materials

“Punctum”是藝術家倪志琪在捷克共和國的首個個展。他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對于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提煉,藝術家留心于物件的幾何形態,將其內化后輸出形成藝術作品。

當今社會,在消費主義價值觀的支配下,消費與實際需求愈加背離,物質更承載著社會地位與自我認同的功能性表達,對于物質的過度追求使資源產生過多不必要的消耗。藝術家在這次展覽展出的作品延續以往的創作思路,以幾何構圖為主,嘗試了反光PVC、快遞袋、塑料包裝袋等被遺棄且難以降解的物品作為創作的主要材料,將環保理念融入其中,賦予“舊物”以新生。

Punctum #23 | 2019 綜合材料 Mixed materials

藝術家始終對于材料的顏色與質地保持著極度敏感。材料的視覺沖擊力與物體本身的特性在創作中始終保持著微妙的辯證關系。藝術家重塑物體的外部形態,有意地保留材質本身的使用痕跡,通過色彩與材質的多層次疊加,將時間與記憶封存于其中。因此看似抽象的作品,實則帶有藝術家對于時間與空間的具象化思辨。

不同于常規的審美經驗,作品試圖將物體細節中延伸出來的美感放大,喚醒人們更為內在與原始的審美感知。由此作品提供給觀者一種觀看方式———在著眼于知面的同時,體會刺點。

作為一名教授,倪志琪同樣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他主持的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公共藝術專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國際和國內都擁有極高的聲譽和影響力,他所培養的學生已有多位成為中國和上海最為活躍與影響力的藝術家。

倪志琪教授此次在捷克共和國的個展得到了捷克西波西米亞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Ladislav Sutnar Faculty of Design and Art, University of West Bohemia)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展覽的同時倪志琪教授還將與西波西米亞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合作,主持為期一周的學生創作工作營。為此我謹代表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向西波西米亞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和院長Dean Josef Mištera、藝術家Prof·Jiří Beránek''、副院長Vojtěch Aubrecht表示衷心的感謝。

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魏劭農 教授


關于藝術家 | ABOUT ARTIST
倪志琪,1957年出生于中國上海,早年曾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學院研究生院留學深造,并獲得比利時卡雷爾·維斯拉特(Karel Veslat)藝術展一等獎。現任教于華東師范大學,工作和生活于上海。倪志琪的作品曾多次展出于亞洲及歐洲,并被廣泛收藏。

他的個展及群展包括:
《真空、干地與房間》,藝術門畫廊(上海空間),中國上海;
《書上的記憶》(2018),米蘭10 Corso Como上海空間;
《新加坡總統基金藝術展》(2014),新加坡舊國會大廈,新加坡;
《第三屆中國油畫展》(2003),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
《德國慕尼黑當代藝術邀請展》(2002),慕尼黑當代藝術中心,德國慕尼黑;
《卡雷爾·維斯拉特(Karel Veslat)藝術展》(1994),比利時安特衛普;
《倪志琪個人藝術展:繪畫》(1994),國家高等藝術學院美術館,比利時安特衛普;
《首屆中國油畫展》(1987),上海展覽中心,中國上海;
《日本大阪神戶巡回藝術展》(1986),大阪藝術大學美術館,日本;《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1985),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

專題評論  

  
“抽象藝術新一代”(2014)策展導論
“寺上美術館實驗室計劃(第三回):抽象藝術新一代”將是一次“...
 

  
何云昌和他的行為藝術
在2014年新春之際,何云昌再一次以“春天”來展示自己以行為...
 
 
 ·評喬通寫意作品
 ·觀《晚參-張晉2014》隨感
 ·呼波油畫:假象中的真實
 ·尋找“消逝”的風景
 ·藝術資本應該把眼光放長遠
 ·拍場指揮家探訪嘉德的拍賣師團隊
 ·上海藝術影像展總監定標準
 ·10位70后藝術家市場分析報告(下)
 ·《象 非象》申偉光超驗藝術研討會
 ·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
 
最新活動  
 
 ·2016年第五屆三亞藝術季
 ·國際親子設計節今秋落戶北京751
 ·華辰鑒藏拍賣會(第34期)
 ·今典拍賣2014“翡翠與祖母綠”專場拍賣會
 ·北京藝融2013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2013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作品征集
 ·“金苑杯”首屆中國時裝畫大展征稿啟示
 ·北京藝融2013年春季拍賣征集全面啟動
 ·2013年度“青年藝術100”藝術家海選征集
 ·2013“關注未來藝術英才”計劃作品征集全面啟動
 

 
今日藝術網舊版: 藝術新聞 | 藝術批評 | 展 覽 | 藝術財經 | 人物 | 美術館 | 藝術經典 | 藝術教育 | 圖片中心 | 圖書資訊
大學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關于我們 法律聲明 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10-58760011 轉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權所有 © 2006-2020 今日藝術傳媒  備案:京ICP備11039214號-8
今日藝術網微信公共平臺
官方微信平臺
手机赌博哪个网站好一点|手机赌博澳门网站|手机赌博的平台哪个好|十大赌博体育网站今日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