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現代藝術如日中天之時,也產生過對它的種種指責,最典型的是懷疑它即將走到現實主義的對面,無法對現實做出及時的回應,它僅僅是繪畫與照相術互相競爭的結果。 |
| | |
| 水墨理論討論至今,涉及到的議題已經越來越復雜,或者說越來越細化。 |
| | |
| “建構”一詞過于書卷氣,“建構實驗動畫電影的批評理論”只是對實驗動畫電影的批評理論的設想。 |
|
|
| | |
| 邵大箴先生談《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作品展覽》的時候曾提到:“如果一幅畫有情節,又很有繪畫味,那就是好的情節畫。 |
| | |
| 我們生活在政治的時代,我們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事情總是會牽涉到政治。如果不懂得中國的政治,也許你會很難理解發生在周圍的事情。 |
| | |
| |
|
|
| | |
| |
| | |
| 2011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在飽經輿論的批評后,依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出臺平庸無力的展覽方案。2009年盧昊入主中國館已經貽笑大方,今年彭鋒在數位候選策展人當中“脫穎而出”,也令專業界跌破眼鏡。但威... |
| | |
| 很高興參加論壇,問候各位媒體界的朋友。批評界在最近兩年經常談論藝術媒體,很多媒體組織的專題也討論得比較深入,但這次朱小鈞還是很具體地提出了6個討論議題,所以我想研討會還是有可能取得更進一步的成果。我也... |
|
|
| | |
| 有時候跟一些對批評還有興趣的藝術家朋友聊天,他們會很直接地問道:你們所謂80后的批評家在主張什么?觀點是什么?跟老一輩批評家有什么不同?你們有沒有建立起來一些什么新的東西? |
| | |
| 我覺得這里面有一個矛盾。一個新興的畫廊或是一個北漂藝術家,其實還是希望進入當代藝術的體系,進入之后才能有所作為,將來才有可能引導這個體系發展的方向。但是我認為一個真正好的新興畫廊或是北漂藝術家,應該是... |
| | |
| 我最近比較關注當代藝術在哲學和思想層面的建設,因為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的總傾向是由浪漫的否定來表達自由與理想 |
|
|
| | |
| 1980年冬天,李澤厚給宗白華先生(時年82歲)的結集《美學散步》作序,自謙“實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贊一言!” |
| | |
| 1994年前后發生在整個中國人文社科界的有關人文精神的大討論,對中國當代藝術和當代藝術理論的發展至關重要。人文 |
| | |
| 我覺得這并不是一個貧困就能出好作品的時代,所以鮑昆老師對王久良創作的艱辛或貧困的渲染并不是特別恰當,還是要看他作品的質量。我傾向于把王久良的作品放在社會發展的框架中,而不是放在藝術史或者是當代藝術發展... |
|
|
| | |
| 喬治·阿德格堡(Georges Adeagbo)的最大特征是他用來做作品的材料都是撿來的,他并沒有把自己當藝術家,他更希望自己是哲學家,因為他感興趣的是自然與世界的關聯。他把撿來的物件堆砌起來,在我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