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者:今日藝術網 受訪者:劉穎(大藝網CEO)

大藝網CEO劉穎
問:請簡單介紹下大藝網。 答:一個基于藝術院校的專業服務平臺,面向的大部分是學生和剛畢業不久的人,以此為他們提供展示與銷售機會。目前大部分的作品銷售是通過線下完成的,線上占比例不大,更多的是一個展示和聚集的地方。網站有六年了,是中國開始做的比較早的一個。如果提到院校和大學生的話,大藝網一定是繞不過去的。
問:線下是? 答:博覽會(大藝博)和展覽、合作拍賣等,但沒有固定的空間。


“大藝博”現場
問:有哪些與藝術家合作的方式? 答:短期、長期都有,但是長期緊密的合作比較少,選擇也非常慎重。
問:大藝網的創辦過程能分成幾個段落? 答:在我央美剛畢業時,一些美院老師、學生們一起試著創業。和現在相比,當時對藝術與互聯網屬于摸索前進。最初展開在八大美院,現在一場大藝博能有100多所院校參加,規模越來越大了。這么多年來,我們確實幫藝術學子們做了些切實的事情,在我們平臺上賣了不少作品。
問:大藝網的未來發展是怎樣的? 答:互聯網要比其他項目更有想象空間,未來不會僅僅是賣作品這么簡單,而是一個針對藝術家服務的綜合平臺。互聯網和資本的力量是不能將藝術品買賣規模擴得無限大的,但會提供一些其他的服務。賣原創作品永遠只能占一個很小的部分,它能進入大眾消費是一個很樂觀的想法,它的屬性本身就是十分小眾的。中國是很大的,幾個一線城市的有點收藏癖好白領們不代表中國。

大藝網院校講座
問:大藝網的優勢在哪里? 答:我們的口碑一直都非常好,做了這么多年是不容易的。前幾年,它解決了區域性和信息壁壘的問題,這兩年,依靠一直以來精心維護的品牌信任度,我們更能以此發掘出一些隱藏的需求、潛在的市場,打破行業的壁壘。這里說的壁壘不是指藝術和互聯網之間的壁壘,而是不再定義于大藝網屬于哪個行業,只要是需求,能解決、能得到市場,就可以。
問:怎么看電商與線下的關系? 答:所有電商都繞不過“地推”。從藝術品屬性來說,購買者對藝術行業的線上認可度沒有這么大,除了媒體網站之外,藝術電商在行業里是比較邊緣化的。
問:有哪些買賣案例能分享的? 答:郭敬明喜歡在我們網上購買作品,而且是個很忠實的顧客。我猜想是用來作為電影里的道具和他家里部分的裝飾,從去年到今年一共買了將近二十單,每單有5-10件。前一段《南方都市報》曝光了他的別墅,他家門口那件雕塑就是從我們這里買走的。他自己親自挑選,由秘書下單。不得不承認他買的作品很有品味,而且能感覺到這就是他的風格。他不管藝術家市場怎樣,完全按照自己的趣味來,非常有自信,我很佩服,我認為已經基于專業水平之上。郭敬明很厲害,懂得來大藝網買,這里是最大規模的“第一茬”原創作品聚集地,我都不知道他怎么找來的,我們并沒有做過線上購買的營銷。

《南方都市報》曝光郭敬明的別墅中有他從大藝網收藏的藝術品
問:能否表明中國富人階層或中產階級以上的階層加大了對藝術的購買力? 答:有錢人的存在肯定是加大任何行業的購買力的,這不需要表明。但對藝術品來講,我相信你采訪其他的藝術機構,他們都會跟你說很樂觀的話,但是我會告訴你,我不樂觀——盡管從我這里出手的年輕藝術家作品的數量應該是最多的。
問:與年輕藝術家合作有沒有障礙? 答:我們是第一個大規模與年輕藝術家合作的機構,很多美院學生在我們這里是第一個展覽。做了很多藝術家的“職業化教育”工作,但年輕人也有很多想法,現在我們互相學習。
問:相對于當代藝術,傳統藝術的市場可能更堅固? 答:我覺得對傳統國畫或是當代藝術無需區別來看,特別是我們這一代,你買一張水墨或油畫時不會首先考慮到它的材質問題,關鍵是看品味。
問:其他機構的藝術電商怎樣? 答:我看到很多藝術電商融到了資,這挺鼓舞人心,但融資以后呢?因為互聯網本身就是要不斷迭代,不要原地踏步。互聯網是壟斷的,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我希望有一家公司能做出來。但是目前大家都很爛,包括我們。

大藝網與嘉德合作的大學時代拍賣專場
問:在大學生方面大藝網是壟斷嗎? 答:當然不是,不然政府該罰我們錢了。
問:年輕藝術家面對互聯網時代有何變化? 答:我倒是很享受這個時代網站與藝術家之間的關系。他們變成了我們的一份子,經常給我們提建議,網站用得舒服不舒服,哪個功能要增加要刪除,直接反饋,然后我們去改,改到大家都覺得滿意為止,這種感覺真是太好了!如果說起創作方面的變化的話,不要指望現在的創作平均水平比以前的好,因為學校擴招力度太大了。
問:面對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您如何為他們規劃發展路徑? 答:勇于自我迭代,勇于接受成長之痛。沒人能為誰規劃發展路徑,所有的成功故事都是別人的故事。
問:很殘酷? 答:是。

團隊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