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力鈞《1991-92系列之二》1991-1992年
國家畫院成立當代藝術研究中心,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國家畫院對整個當代藝術的接納,這意味著國家機構對當代藝術的接受,這當然也是大勢所趨的事情。擺在國家畫院當代藝術研究中心面前的事情就是:以后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利用平臺,為當代藝術家做更多的事情,這也是方力鈞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我看來,方力鈞是一個很樂觀的藝術家,是個喜歡交友、樂于做公共性事務、不會完全沉迷于自己世界的人,這些可能是國家畫院選擇他的理由。其實這樣的例子中外皆有,在西方,畢加索作為前衛藝術家,在其中后期得到官方政府學院的接納和認同,這個過程中,他們一直保留了前衛藝術的探索色彩。如果把當代藝術研究中心當做一個權力機構,那就失去了當代藝術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和意義,在不違背當代藝術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下,做一些對中國當代藝術有所推動的事情,這就比較有價值。
當代藝術本來就應該在藝術中占有一席之地,當當代藝術家進入國家畫院后,下一步在中國美協應該也會有一席之地。前有留法學西畫歸來的徐悲鴻,他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后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徐悲鴻為藝術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方力鈞作為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的身份職責,身上背負了更多的責任,他不僅僅要關注自己的創作,更要關注整個中國當代藝術整體的發展,多些公共服務精神、公共服務意識。
當代藝術的特殊性,需要國家畫院為當代藝術留出空間。如果把社會比喻成一座房子,當代藝術就是一扇對外打開的窗子。設立這樣的機構,同其他藝術門類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給當代藝術更大的彈性空間。當代藝術的特性就是打破邊界,探索更多思考和實驗的范圍。
希望大家以積極的樂觀的態度對待這件事情,這是必由之路,中國當代藝術在今天已經獲得了這么大的影響,擁有這么大的受眾群,國家就應該積極地面對當代藝術。我希望從積極的一面看待,也只有積極的力量才能引導它走向正軌。一味地批評,只能阻礙當代藝術的發展,使當代藝術也失去了更多展現它的舞臺。
當代藝術的特殊性,需要國家畫院為當代藝術留出空間。設立這樣的機構,同其他藝術門類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給當代藝術更大的彈性空間。
關鍵詞:方力鈞 國家畫院 當代藝術
更多新聞:
藝術家方力鈞正式受聘國家畫院 澳大利亞白兔畫廊將開幕中國當代藝術展 蔣志《不安之安》亮相凱撒旅游五棵松體驗店 戲劇走進美術館之北京ONE·國際表演藝術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