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首論頻道 > 詳細內容
中國當代藝術打腫臉充胖子
                            
日期: 2012/12/4 10:09:47    作者:杜曦云     來源: 中國文化報    

  近日,國內的某些藝術媒體在微博上爆料:中國藝術家曾梵志的第一場英倫個展新作已全部售罄,單件作品平均價位1000萬元人民幣。很快有人對此回應:“歐洲近年對中國當代藝術已經不怎么關心了,國內的媒體宣傳還在打腫臉充胖子。”“張曉剛、曾梵志都投奔國外的商業畫廊,本身就是衰敗的標志,國外真正的大藝術家都是跟基金會合作的,活著的時候就投奔商業畫廊,學術前途基本上就廢掉了。”

  對這些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高到讓歐美都難以接受,卻是基本共識。

  藝術是技術和感悟的結合。很多藝術家干的是平常活計:裝飾、美化。這種手藝活的標準是“好看”——好看是硬道理,好看才能討好觀眾。但當代藝術主要是藝術家們對當代社會現實問題進行體驗、思考、表達。這些社會現實問題越重要,藝術家的體驗越充分、思考越準確、表達越精彩,也就越打動人,作品的價值也就越高。而且,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當代藝術家的體驗、思考可以充分自由、獨到、多元,但基本底色是共通的:被全球認可的普世、當代價值。這才可能在本土和國際上獲得“正能量”。否則,技術上再花枝招展、博人眼球,如果在基本觀念上與“當代藝術”格格不入,是進入不了當代藝術語境的。或者,曾經是精彩的當代藝術,但現在只是不斷在復制,那么在時代的變遷中只能不進則退,逐漸冷卻、固化成化石。

  在國內,把“當代藝術”當作一個時髦標簽貼在所有藝術上,是忽悠外行和思維混亂者的把戲。一些所謂的“當代藝術”靠其他方面的手段硬擠入西方當代藝術平臺時,對方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歐美經濟暫時低迷,錢是硬通貨。但在文化層面上,這些作品只能被當成反面例子。

  至于當代藝術中不進則退的舊作品,在國際學術系統中漸被淡忘,但依然可以發揮余熱,在其他領域碰撞出可能性。而且,由于國內對當代藝術的接受是遲緩的,它們在“出口轉內銷”時可能還是新興的、熱騰騰的。對當代藝術這個單兵突進的小眾領域來說,這未必讓人興奮,但它們所包含的當代價值觀,如果能在更廣闊的領域擴散,利依然遠大于弊,即使是以很商業的方式出現。至于有些人在價值觀上改旗易幟,那就令人無語了。

  同時,一個怪誕現象出現了:中國當代藝術在本土的熱鬧與房地產、股票等市場的低迷有關,大多數本土“藏家”只是炒家,不和正在進行中的當代藝術家共同成長,只想撿現成的“大饅頭”并擊鼓傳花。而且,即使這些作品在國際學術系統中已經黯淡,他們也依然未必理解這些作品,或者只喜歡好看但當代價值觀稀薄的作品。國際壟斷性畫廊熟悉發展中國家的這種藝術市場狀況,輕車熟路地用國際排場和噱頭來包裝這些作品,讓國內藏家樂顛顛地高價接單。

  那些正在成長中的當代藝術家們,難道只能走成功者們的老路——關注本土現實問題,卻不被本土所關注和扶持;被國際學術系統認可后,再出口轉內銷?

關鍵詞:曾梵志 中國當代藝術 藝術市場

相關新聞:

  群體平庸,個體崛起
  談藝術不能架空現實
  雜談涂鴉
  網絡語言暴力出自批評家和藝術圈本身

  
·CYAP項目負責人李國華專訪
·Hi21新銳藝術市集運營總監李宜斐專訪
·楊畫廊創始人楊洋專訪
·青年藝術100執行總監彭瑋專訪
·大藝網CEO劉穎專訪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盧浮宮揭開神秘面紗
·搜·藏·曬
·《藝術+拍賣》藝術權力榜單
·設計師丹-羅斯加德
·“氣球”系列燈具
·班克斯支持占領倫敦運動(圖)
·法貝熱的復活節彩蛋
·夢露戲服將舉行第2次拍賣
·專家聲稱又發現達芬奇作品
·攝影師拍攝藝術界名流辦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輕藝術家2015年最具市場價值
·憂傷呀,憂傷!那無處安放的青春憂傷
·國內外青年藝術家成長路徑比較
·給年輕藝術家的信
·阿布扎比盧浮宮將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藝術網舊版: 藝術新聞 | 藝術批評 | 展 覽 | 藝術財經 | 人物 | 美術館 | 藝術經典 | 藝術教育 | 圖片中心 | 圖書資訊
大學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關于我們 法律聲明 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10-58760011 轉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權所有 © 2006-2020 今日藝術傳媒  備案:京ICP備11039214號-8
今日藝術網微信公共平臺
官方微信平臺
手机赌博哪个网站好一点|手机赌博澳门网站|手机赌博的平台哪个好|十大赌博体育网站今日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