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美術館館長 高鵬
東方藝術·大家:為什么要發起" 未來館" 項目? 高鵬:我從2013年接管美術館,一直在思考:未來美術館會呈現出哪些不一樣的形態?這些形態又會帶給專業觀眾和普通大眾哪些不一樣的認知?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和幾位發起人共同提出了“今日未來館”的構想。
“今日未來館”項目并不是今日美術館建造出來的一個“實體館”,而是集結想象力建構出的一個關于想象力和未來發展景觀的平臺。它是一個持續的、實驗性的項目:通過今日美術館團隊和藝術家合作,以及觀眾的互動參與,將沉浸式的體驗,聲音與視覺的盛宴,跨媒介交互與信息的藝術處理,虛擬與現實的交疊,人與機器的互動,不同類別的新媒體藝術作品等,融入到可變的未來概念之中,用藝術的方式勇敢直面當下的流動性和變幻中的未來。


東方藝術·大家:你怎樣理解“ 未來” ? 高鵬:我覺得“未來”就是“不可預知性”和“創造力”。真正的“創造力”是能夠通過某種為我們所熟知的方式或媒介,來展現出一些未知的驚喜。
東方藝術·大家:這次為什么會選擇一個年輕的團隊來做“今日未來館”項目? 高鵬:因為做第一屆未來館的時候更多考慮到公眾、學術界和專業界的看法,所以在選擇團隊和藝術家會盡量做到全面,涵蓋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現在距離第一屆“未來館”已經過了兩年,在最初架構項目的時候,我就希望它能更加大膽,不墨守成規,所以啟用了全新的團隊來做。
本屆未來館的策展人吳玨輝之前都是以藝術家身份出現在行業內的,這次我們也給予他最大的自由和支持,并發掘出了一批更年輕、更先鋒的藝術家,也會為觀者帶來更多非常規的、思考未來的角度。

展覽海報
東方藝術·大家:在這次未來館的實施過程中有什么難忘的事兒嗎? 高鵬:最難忘的就是矛盾從來沒有停止過,這應該是我近幾年來最耗費精力最大、最操心的一個項目。因為它不是一個常規意義上的展覽,普通展覽的效果是可控的,而未來館的每個環節基本上時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另外,今日美術館也是有十幾年歷史的老牌美術館了,通過未來館的項目來改變團隊既有的項目運作經驗和模式,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有很多隨時出現的矛盾要去解決。
而在堅持“不可預知性”和“完全尊重創造力”的前提之下,整個團隊還是一邊磨合一邊發揮想象力,在最初并未限定未來館最終呈現樣貌的基礎上,將很多具有創造性的構想融入其中,并真正實現出來。

我夢中的另一個世界,克洛德.萊維柯,法國,綜合材料,紅色霓虹燈,煙霧,尺寸可變,2017
東方藝術·大家:“今日未來館”項目與當下諸多新媒體藝術項目有什么不同? 高鵬: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就是“今日未來館”是基于群體和館體而誕生的一個項目,而不是一個新媒體展。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的一個區別,就是當代藝術很多是基于空間而產生的,而不是在工作室完成作品后放到美術館,懸掛起來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很多作品如果脫離了這個空間,它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們做“今日美術館未來館”的原因就是基于美術館和觀眾之間關系來考慮的,而不是說藝術家的作品在哪里展都一樣,所以說它不是一個新媒體藝術群展,而是一個積極探討未來美術館形式的、實驗性的藝術項目。

致遠,馮夢波,中國,裝置,尺寸可變,2017
東方藝術·大家:除了館體內可見的未來館項目之外,還有哪些外延的部分? 高鵬:我們會在每個周末把美術館開放到晚上9點之后,所以基本上在每個周五晚上我們都會做一些現場的活動,有多媒體藝術聲音的,包括我們請一些歌者,還有尋寶游戲,推出美術館之夜,充分利用我們對美術館的改造和藝術之間的關系,在展覽之外與觀眾產生更多互動。

Embers,施政,中國,影像投影,尺寸可變,2017
東方藝術·大家:你認為藝術的未來必然是新媒體和數字化創作嗎? 高鵬:我認為藝術史曾經過幾次重大的改變:簡要地說從古典藝術到現代藝術,再到后現代藝術、當代藝術,這樣一個轉變的過程。中國當代藝術很大程度上受到現代藝術,包括歐美話語權的影響。包括意大利、法國也遇到了這個問題,美國后來成為推倒現代藝術的主要力量,成為整個文化經濟的中心。
對于中國來說,我覺得因為互聯網的普及,文化中心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現在已經不按照地域來劃分,藝術家也不論國籍,而是以項目代替地域性概念。不管是當代藝術還是未來藝術已經不可能脫離網絡,網絡成為最主流的媒介,當代藝術就是用當下的媒介來展現當下的情感。如果拋棄這個媒介無疑是拋棄了整個時代,數字化已經是當下最重要的語言形式之一了。

無窮之屋,Refik Anadol 1,土耳其,裝置,尺寸可變,2015_2
東方藝術·大家:你如何看待傳統與未來? 高鵬:我覺得這二者是相互延承的關系。如果不學習傳統,意味著所有的創造都會成為無根的浮萍,所以對傳統要有沿襲。但是反之,如果只研究傳統,那就成為大學的研究機構,所以對于現當代美術館來說,需要面向未來,需要去挑戰,要有勇氣實驗,讓美術館從變成一個藝術先鋒的試驗場。
東方藝術·大家:本屆未來館與2 0 1 5年首屆的“想象的未來”有哪些不同? 高鵬:2015年“想象的未來”是最初的嘗試,而今年的“未來的狂想”,則是在之前實踐的基礎上,加入更多先鋒的因素,從概念到最終呈現都變得更加大膽,更具實驗性,藝術家也更加的年輕化。
同時,本屆未來館也更加國際化。我們邀請了一些國際上知名的策展人、推薦人、藝術家,還有科學家的加入。

無窮之屋,Refik Anadol,土耳其,裝置,尺寸可變,2015
東方藝術·大家:如果放在國際背景下看,“今日未來館”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狀態? 高鵬:2015年的未來館,我們曾邀請請來紐約視覺學院的主席蘇珊艾克參與。當時她說,為什么她年近八十歲還跑過來支持我們,是因為當她看到了我們的方案之后特別興奮,即便在紐約,很多美術館也不敢這么去做,紐約的主流美術館現在也變的和地牢一樣,因為受到商業的影響,很多美術館的展覽計劃名單上,只包括少數商業上最成功的藝術家,反而對于很多更有創造性的構想變得謹小慎微,失去活力并進入到一個重復的死循環之中。蘇珊艾克非常看重未來館的可塑性和創造力,也幫我們做了大量的推廣。
今年我們從Zkm得到的信息非常積極,他們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國家,他們因為我們的項目感受到年輕一代的活力和創造性,現在也不敢說這個項目在世界范圍內會有多大影響,但是這種活力和早期紐約的創造力是一樣的。這也給我很多的信心,所以今年做的更開放、更大膽,而不是完全依賴一些知名的策展人和藝術家。

基石,甘健,中國,影像投影,尺寸可變,2017_23
東方藝術·大家:在關于藝術未來的探索方面, 你認為今日美術館在之后的項目中還應做出哪些方面的嘗試? 高鵬:未來會越來越明晰,大概有三個方向:研究當代藝術,支持先鋒藝術試驗,倡導公眾的互動性,讓藝術變成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采集者,Catherine Chalmers,美國,影像14分鐘,2017_2

展覽信息: .zip未來的狂想 | 小米·今日未來館 發起人:高鵬 / 王暉 / 隋建國 / 黎萬強 學術主持:黃篤 / Philipp Ziegler 策展人:吳玨輝 / 晏燕 國際藝術家推薦人:Charles Lindsay 藝術家:Catherine Chalmers / Charles Lindsay+蘇少禹 / Claude Lévêque / 曹雨西 / 陳璽安 / 馮夢波 / 馮昊 / 郭銳文 / 郭熙 / 甘健 / 洪啟樂 / I&C小組 / 姜俊 / 林欣 / 劉佳玉 / Refik Anadol / 任遠 / 饒廣禛 / 施政 / 石川 / 宋振熙 / 沈立功 / 王志昂 / 王志鵬 / 鄭達x高玉潔x低科技藝術實驗室 主辦機構:今日美術館 冠名贊助商:小米手機 特別合作方:紅樹林度假世界 支持機構:德國 ZKM 媒體與藝術中心 / SETI A.I.R. Program / 藝術8 / UFO媒體實驗室 / Vision Prosper / 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 深度合作媒體:創想計劃 / 新浪收藏 / 藝術云圖 / Hi 藝術 / 雅昌藝術網 直播合作平臺:藝術中文網 / 在藝 票務合作:大麥網 / 格瓦拉生活 / Vart / 空藝術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 今日美術館一號館2、3、4層 展覽日期:2017.07.16-2017.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