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標觀看視頻
2015年11月14日13時,“尋常——2015杜小同作品展”及“青衿計劃(2016)”項目的新聞發布會在正觀美術館舉辦,連日的陰雨霧霾也絲毫未能影響兩場活動同時舉辦的熱鬧場面。
尋常——2015杜小同作品展

展覽現場
此次展出了藝術家杜小同最新的“高士”系列,杜小同的高士呆若木雞,相對無言,卻無淚千行。不借清風明月之爽朗;不假末路窮途之悲愴;沒有搔首問天的詰問;沒有意味深長的定靜。因為有時孤高清迥竟是一種接近諂媚的微笑。他的高士鮮少身處精致園林,縹緲山水,沒有精心勾畫的竹子,沒有痩透性靈的怪石,因為苦心經營的野逸曠遠早已淪為阡陌的碎片,目光所及已是視覺的遺體。他們身處看似無比熟稔卻又陌生的荒林,或是村落無人問津的堤岸,有的是路邊冬枯春榮的雜草閑花,宛若驚鴉的飛旋樹葉,最得意不過是看似潦草幾筆,脫離物象所累,所展現的原是生命力的沖騰,畫中的人兒,或坐或臥,垂釣撫琴,如此稀松平常,沒有故事的高潮,才卻開始,早已結束。閑到極致,人世之常情卻落得無念無生。在一個空的空間,借由形之動,指向那恒寂卻又孕育生生的蒼穹。

展覽現場展出杜小同作品
該展覽是由正觀美術館館長孫志中先生策劃,共展出作品60余幅件,展覽將持續到12月1日。
“青衿計劃(2016)”征集啟動

“青衿計劃(2016)” 征集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在正觀美術館舉辦 魏祥奇博士(左)、正觀美術館館長孫志中(中)
“青衿計劃(2016)”由正觀美術館和關山月美術館共同主辦,韶頌藝術基金贊助。主辦方邀請美術學博士、中國美術館館員魏祥奇先生擔綱策展人,邀請多位知名策展人和批評家作為推薦人。
“青衿”源于《詩經·鄭風》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句。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青衿計劃”,寓意著為中國當代藝術創作,不斷注入新鮮的思想和血液,為策展人、學術研究者和藝術空間機構,推薦更多優秀的青年藝術家。這是一種崇高的學術使命,也是每一位學人的文化理想。在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群體中,青年藝術家象征著一種新生、勇氣和力量,在面對藝術史、社會學和當代藝術觀念時,尚未表現出一種很明確的思想意識。但是在此過程中,我們仍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思想形態,青年藝術家創作群體在語言與觀念、圖像與歷史、社會和個體之間,都有著非常敏感而豐富的體驗。同樣,在面對物質消費主義、功利實用主義的影響和沖擊下,青年藝術創作群體中還存在很多亟待反思和質疑的問題。“青衿計劃”,正是要與這一代際的青年藝術家群體共同面對、共同研究、共同成長。

發布會現場
正觀美術館開館于2013年,是以推動學術性探索和研究為己任的新民營美術館機構,“青衿計劃”將作為正觀美術館青年藝術家推薦的持續性項目。關山月美術館近年來亦致力于推薦青年藝術計劃,2013年始策劃并推出了“在路上:中國青年藝術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評家論壇”系列,已經舉辦二屆。“青衿計劃”旨在發現那些尚未被學術圈和藝術空間機構廣泛認可或簽約合作的年輕藝術才俊,通過展覽、出版、交流、推廣等形式予以扶持。
本項目將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參展藝術家及其作品,有兩種形式:一是通過投稿的方式報名自薦,二是由推薦人直接推薦。12月初,主辦方將所有投稿和推薦的藝術家資料進行匯總,再經由出品人、策展人、推薦人和特邀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審,確定最終的參展藝術家名單。
推薦人(按字母順序排名) 蔡 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研究員、美術學博士、策展人、批評家 蔡 峰:重慶美術館策劃部主任、批評家 陳湘波:關山月美術館館長 杭春曉: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美術學博士、策展人、批評家 胡 斌: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副教授、藝術學博士、策展人、批評家 盛 葳:《美術》雜志副主編、美術學博士、策展人、批評家 孫志中:正觀美術館館長 王春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副教授、策展人、評論家 王 萌:中國美術館美術館學研究者、策展人、批評家 魏祥奇:中國美術館館員、美術學博士、策展人、批評家 吳洪亮:北京畫院副院長兼美術館館長、策展人、批評家 尚 輝:《美術》雜志執行主編、美術學博士、批評家 朱小鈞:媒體人、策展人、批評家
更多資訊: 上海外灘的人文景觀縮影:胡為一專訪 “視而不見”展在利阿賀拿開幕 2015大學生提名展頒獎典禮在今日美術館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