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保利國際拍賣行表示,其將參與底特律美術館館藏文物的競標,擬計劃購買底特律美術館收藏的中國藝術品。據知情人士透露,保利國際是尋求買下底特律美術館收藏的部分世界級藝術品的四個投標者之一。在底特律破產之后,其市政當局計劃通過出售市立美術館的部分藏品來幫助償還其高達180億美元的債務。
中國買家“旋風”已引起全球藝術品市場的廣泛矚目。法國藝術品市場數據公司稱,中國已連續第四年成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品買家,中國藝術品收藏家購買了價值超過40億美元的藝術品。位居第2的是美國,美國買家去年購買的藝術品比2012年增長了20%。英國位居第3,藝術品成交額達到21億美元;法國位居第4,然后是德國和瑞士。
在2013年全球藝術品拍賣成交額達到120.5億美元。2013年全球范圍出售的包括繪畫、雕塑和攝影作品在內的藝術品的銷售額增長了13%。全球藝術品拍賣額在2013年創新高,中國仍是最大買家。
新貴收藏家的迅速崛起,國內藝術品市場已經不能滿足其收藏或投資需求,越來越多的買家開始關注海外市場,“海外淘寶”漸成收藏風尚。中國買家在海外淘寶主要有三種途徑:古董博覽會,古董店、古董市集和拍賣行。
中國買家到歐洲四處淘寶
一年當中,幾乎每個月都有博覽會開幕,一年一度的藝術博覽會、兩年一度的雙年展等絡繹不絕,世界著名藝術博覽會有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威尼斯雙年展、英國倫敦的Frieze藝術博覽會以及美國紐約的軍火庫Amory Show等,這些博覽會以當代藝術為主,主營古董的博覽會相對較少。
據悉,世界最著名、最高端的古董博覽會當屬每年三月份舉辦的“荷蘭馬斯特里赫特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成立25年來,主要以經營西方油畫、雕塑、珠寶等為主,中國藝術品相對很少,中國買家鮮有參與,早在2009年,保利藝術博物館就曾在馬斯特里赫特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回購一件康熙粉彩瓷。
意大利佛羅倫薩國際古董博覽會也是世界著名博覽會之一,創辦于1959年,每兩年舉辦一次。在展覽舉辦初期,由于政府、軍界、貴族和電影界名流的出席,人們也改變了對古董商的看法,他們從古舊玩意兒的發現者,變成了對在時光中流變的藝術形式和色彩的精致鑒賞家。而真正吸引展商以及古董收藏者不斷前往佛羅倫薩古董博覽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展覽會的機制和自律精神,展會稱“所有作品的來源都有準確著錄”。早些年,博覽會以文藝復興、18世紀威尼斯和18世紀法國家具為主;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藏家開始到國際著名博覽會開眼,接觸國際古董商,佛羅倫薩古董博覽會也會遇到部分中國古董,也不失為淘寶的好地方。
“近年來不少中國藏家來佛羅倫薩尋找油畫藝術品。”以畫現實主義著稱的佛羅倫薩Angle Art藝術學院的院長約翰告訴記者,不久前還特意為到訪的國內廣東藏家舉辦了學院小型畫作展覽。有藏家當天就選中了幾張學生畫作。記者了解到,藝術學院優秀畢業生油畫作品通常在2000~4000歐元左右。而在佛羅倫薩的古董畫廊,畫作價格亦在均價5000~10000歐左右。不少中國藏家覺得畫作品質升值空間大,因此當地畫廊生意一直不缺中國藏家的光顧。
巴黎的古舊市場同樣可分為幾類:有高級的古董商店、每年定期舉辦的古董沙龍、舊貨大市場中的古董街;在舊貨方面,有著名的跳蚤市場、塞納河畔舊書攤和具有歐洲特色的家庭舊貨集市。
高級古董店多集中在巴黎一條叫做圣·奧諾雷的大街,與著名的香舍麗榭大街平行。古董店居街之頭,專賣名貴手表、首飾的旺多姆廣場收其尾,中間是我們耳熟能詳或聞所未聞的名牌專賣店。巴黎每逢春秋季節都要舉辦古董沙龍,舉辦地點一般選擇巴黎20個區中的幾個富人區,門票在30—50歐元之間,根據規模而定。一般講,沙龍中的古董不是最好的,也不算最差的,求好者不來,圖便宜者不愿花門票錢,但就是這些中檔貨,價位也都在幾千至幾萬歐元之間,常人仍是無法問津。
此外,巴黎有歐洲最大的跳蚤市場,跳蚤市場中又有歐洲最大的古董集市,當中不少古董店專門經營中國古董,包括陶瓷、書畫、牙雕、古家具等,品種應有盡有。每逢周末,這是巴黎人愛去的地方。古董集市的店鋪貧富不均,高級的至少看上去金銀璀璨、富麗堂皇,差一些的也都有幾件鎮店之寶,值些銀子。雖然是跳蚤市場的一部分,但古董的價格仍不菲。但大的好處就是選擇多,只要有心、有時間、有精力逛,總能有所收獲。
海外淘寶須留意海外中國藝術品市場歷史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汪濤認為,中國買家要進入西方的藝術品市場,首先要了解海外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形成歷史。
首先是通過貿易交往。中國的藝術品進入到海外市場,最早可以推到明朝。在明晚期,荷蘭和英國等國設立的東印度公司開始大量進口中國的藝術品,其中最多的是瓷器,因為當時中國的瓷器是最好的,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雖然基本上是比較低端的民窯產品,但其中也有精品。至于鴉片戰爭所引發的中國藝術品的流失,則是一種掠奪性的流失,包括侵略者直接從圓明園或者紫禁城搶走的一部分。其次是戰亂流散。在戰爭中,很多藝術品流散到民間,通過買賣的形式又流向西方。流散到海外的中國藝術品的具體數目無人知曉。歐洲和美國作為主要的流向地,絕大多數中國藝術品的精品應該是在博物館,一部分在民間流通,中國的收藏家主要關心的是這一部分。
汪濤表示,中國的買家參與國外的藝術品拍賣,首先要了解拍賣行的專長,了解哪一個拍賣行更擅長于哪一方面的拍品。資料方面,100年之內的拍賣記錄、檔案材料都是可以查到的。其次要了解的就是海外收藏中國藝術品的歷史,了解有哪些大家收藏了哪些東西。這樣才能知道這些藏品什么時候會重回市場流通。那些大收藏家們臨終前處理他們的藝術品,一般首選給博物館,在很多情況下是有償捐贈,或是讓博物館優先購買。
關鍵詞:中國 藝術品市場 海外淘寶 拍賣
更多新聞:
國內企業機構開始介入藝術品收藏投資領域
今日美術館2014年展覽計劃 國外大師展值得關注
張頌仁首度公開回應“丟畫”事件
Artprice報告:印度藝術家十佳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