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藝術財商頻道 > 詳細內容

“誠信與傳承”中國藝術品鑒證備案中國行在京啟動

2013年8月29日來源:今日藝術網作者:今日藝術網

啟動儀式現場

  8月28日下午,由雅昌文化集團主辦,雅昌藝術網承辦,文化部市場司、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市文化局作為支持單位的“誠信與傳承”中國藝術品市場征信論壇暨中國藝術品鑒證備案中國行啟動儀式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論壇與啟動儀式邀請了包括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庹祖海,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關宇,中國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劉健,藝術家盧禹舜、袁武、姚明京、范揚、趙建成,佳士得中國區執行董事蔡金青,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妍妍等重要嘉賓。七位嘉賓在論壇現場發言,從政府角度解讀藝術品市場管理工作和出臺的規范政策,從藝術產業鏈剖析藝術品的鑒定問題及藝術品市場對于鑒定手段的需求,深入探討科技能否帶來藝術品鑒證革命,解讀“中國藝術品鑒證備案服務”產品數據庫其科技實力和核心價值,以及與傳統鑒定方法的區別。

  上世紀90年代初,以“92北京國際拍賣會”為標志,中國藝術品市場開始起步,經過20余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形成年交易額2000億元以上的規模。2010年藝術品拍賣市場就已經躍居世界第一,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北京作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中心亟需在全球藝術市場規范化過程中發揮更大的領頭羊作用,才能從目前的區域型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性市場和全球藝術交易中心。而這首先要從政策引導、平臺建設和機制建設三方面解決藝術市場的基礎建設問題,解決藝術行業誠信體系問題。

  在當今的藝術品市場中,傳承有序、著錄可信的藝術品一直是拍場藏家相互追逐的對象,所以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問題都指向藝術品能否做到“流傳有序”的基礎之上。縱觀中國的藝術品歷史,《宣和畫譜》、《石渠寶笈》、《秘殿珠林》等書畫編著都成為后人收藏和鑒定藝術品的重要證據。

  但當代藝術品由于缺少清晰的流傳紀錄,缺少可供查證的證據系統,市場中藝術品的不可追溯性和產業鏈中的漏洞讓造假者趁機而入,從而讓當下市場的造假現象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嚴重,最終使得藝術家的市場一旦形成,就引來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造假現象;偽作、贗品一旦充斥市場,“辨偽”的需求又隨之而來,從而使得信譽莫辨的鑒定機構構成新的亂局——從作品的真假混亂,到鑒定的真假混亂——由此帶來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三個嚴重問題:一、一級市場假貨橫行,誠信缺失,先天不足;二、二級市場 “拍假”嚴重;三、在這種不信任的現實下,二級市場相對強勢,擠壓一級市場發育空間。標準、規范缺失導致的行業壁壘,“造假、售假、拍假”的行業現實,極大地限制了藝術品新買家和新賣家的入場,極大地動搖了藝術市場深入繁榮的根基。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市文化局辦公室于今年5月發布了《北京市藝術品鑒定工作試點方案》,提出將分試點進行司法鑒定、藝術鑒定和技術鑒定的具體操作流程。在此基礎上對各種鑒定方法進行整合規范,其中便提出了要開發藝術品信息認證系統,建立藝術品檔案庫和藝術品身份證認證系統,通過收集藝術品圖片、文字、視頻等多角度、多維度的資料來描述和記錄單件藝術品流通的線性發展軌跡。同時,對每件進入數據庫的藝術品賦予唯一的“身份編碼”。北京雅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五家單位成為北京藝術品鑒定首批試點單位。

  論壇結束之后,雅昌藝術品鑒定中心揭牌成立,中心在藝術品生態和藝術品市場的基礎進行開發,聯合拍賣行、畫廊、藝術家,對在世藝術家的現有作品進行鑒定,建立權威、完備的鑒證備案體系,正式推出了“中國藝術品鑒證備案服務”,以“讓中國藝術品傳承有序”為核心理念,立足在世藝術家已經流傳、正在創作和即將創作的作品,立足藝術品的源頭,為藝術品建立權威的“身份證”系統,由此確立藝術品價值發現的基礎,最終建立中國藝術品的傳承體系。

  中國藝術品鑒證備案體系共包括“藝術品征集、藝術家本人鑒定、藝術品技術備案、藝術品認證”四個部分。首先通過雅昌藝術網及聯合其他媒體發布征集函,向全球藝術品市場征集作品。從藝術品源頭出發,由在世藝術家本人對征集作品親自鑒定,簽字,保證了藝術品原始鑒定信息的真實性,形成藝術家本人鑒定證書。藝術品技術備案則是采用國際領先的技術及設備對送檢藝術品進行物理檢測,DNA數據提取,從作品物質形態的微觀層面,分析比對藝術品紙纖維狀態,色墨附著狀態,顏料物質成分結構,元素成分分析等,對于藝術品進行備案,頒發藝術品備案證書,證書同樣運用定制證券紙,隱形可變熒光防偽碼、PFID射頻電子標簽、防偽版紋、二維碼、開窗線等高科技防偽手段,以確保藝術品信息的不可復制。然后通過藝術品檢測點復檢并將檢測點數據逐一比對,依據該藝術品唯一性數據,以此辨明該藝術品是否為送檢作品,為每一件藝術品建立唯一的“身份證”信息。

  該藝術品“身份證”中的所有數據信息(包括文字、圖片、影像)等,將全部納入備案數據庫,實現備案數據云存儲,可查詢,可驗證,真正做到藝術品真偽信息可追溯。隨著時間推移,擁有藝術品的藏家,可隨時根據作品上的唯一性標記,進行線上線下比對。

  雅昌鑒證備案中心所建立的藝術品“身份證”制度,意味著“鑒證備案”不僅要對藝術品進行藝術家本人鑒定,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和引進科技鑒定的平臺,并結合雅昌集團二十年來的藝術品數據庫的領先優勢,通過藝術家本人和科技鑒證,完成對鑒證藝術品的包括作者、年代、藝術門類等等在內的藝術品身份信息的鎖定;通過數據庫備案和查詢,對接政府藝術品誠信數據庫系統,實現對龐大的藝術品市場的規范化管理。

  當代藝術品有了“身份證”,投資者或者消費者就可以大大降低購買風險,同時在金融服務、保險、價值評估、托管、運輸、展覽、出租、質押等服務領域以此作為藝術品的標識,會促進藝術品市場的更大活躍和更大繁榮。

  同時,作為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藝術品鑒證備案中國行活動的第一站,之后的河南、山東、湖北、江西、浙江、河北各站也將相繼展開。“中國行”將針對八大城市的政府部門、藝術機構、收藏家和藝術家進行深入專訪,詳盡解讀中國大城市藝術市場誠信現狀,針對藝術市場從業機構作出誠信調研,深入藝術市場買賣雙方、藝術家和收藏家進行多角度摸底,加強藝術市場立法觀念的推廣,把藝術品“傳承有序”的理念推廣到全國。

關鍵詞:雅昌 中國藝術品鑒證備案 中國行 論壇

更多新聞:

  車城破產藝術買單? 博物館不干!
  2013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全球藝術銷售表現
  藝術圈大鱷逐鹿香港 亞洲中心地位更加鞏固
  Artprice市場研究報告:當代藝術身價繼續上揚

 
今日藝術網舊版: 藝術新聞 | 藝術批評 | 展 覽 | 藝術財經 | 人物 | 美術館 | 藝術經典 | 藝術教育 | 圖片中心 | 圖書資訊
大學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關于我們 法律聲明 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10-58760011 轉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權所有 © 2006-2020 今日藝術傳媒  備案:京ICP備11039214號-8
今日藝術網微信公共平臺
官方微信平臺
手机赌博哪个网站好一点|手机赌博澳门网站|手机赌博的平台哪个好|十大赌博体育网站今日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