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鵬 今日美術館館長
31歲的高鵬在8月份接過今日美術館執行館長之際,立刻有媒體為他戴了頂“全球最年輕館長”的帽子。
“高館”
當筆者決定跟蹤他一天的時候,他善意的“警告”了我,“我走路快,你可要跟緊了。”“聽說你是摩羯座?”“對,還是工作狂”。
11月7日,上午10點20分, 中國美術館牽線的國際藝術交流項目的重要一站選擇了今日美術館,德國魯爾區14個美術館館館長迎著北京冬日明媚的晨光來“今日”參觀學習,在德國留學多年的副館長生病了,高鵬臨時擔當起接待和講解。英倫西裝,雪白的襯衣,一絲不茍的系著一條淺咖色圍巾,皮鞋锃亮。他介紹起今日美術館年底大展——朱偉的作品和創作風格,交流中有很多的手勢和動作,聲音不高,但隨行的二十幾個人剛好都聽的到。隨后高鵬帶著一行人擠進了今日美術館辦公區空間并不寬裕的會議室里,播放視頻,放映PPT資料,高鵬用英語流利地講起了今日的歷史、現狀、展覽動態。
最后他說:“我擔任今日美術館執行館長僅僅3個月,我們中國的媒體稱呼我為‘全球最年輕的美術館館長’,各位都是我的老師,希望我們保持聯系,多向諸位學習。”這樣自嘲的表述換來在場所有人的笑聲和贊許的掌聲。他時刻都在告訴別人:是的,我是個新人,但我在尋找一個方向。我的劣勢和優勢都是年輕。
今日美術館的工作人員稱高鵬為“高館”,他們很怕高鵬經常性的在后半夜發布一些信息和安排的工作任務,館長助理易玥有些無奈“有時我們很想把他設靜音,或者干脆不理他。但是他會把工作安排得非常非常有條理,這點我們還都很佩服他。”
館長辦公室在五層,是“今日”辦公區一個相對安靜的區域。巨大的書架給辦公室坐了簡單的區隔,一幅鄭燮的竹、一幅宋徽宗的《聽琴圖》的復制品掛在側面的書架上,遮住書架上塞的過滿的書。“這些書你隨便看。”高鵬在翻閱一沓需要簽署的文檔,每份A4紙貼著不同顏色的彩色便簽貼。從8月13日高鵬以新身份亮相至今,他成為這間屋子的新主人還不久。
當所有人以為82年的高鵬橫空出世的時候,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已經擔任今日副館長足足兩年半,而他之前的經歷更是足可以支撐住一個穩妥的“高館”。
“傳說中那個學長”
在近十年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業生的印象中,高鵬遠不止是一個中國最大的民營美術館館長這樣簡單,我試圖問一下他們對高鵬的了解,“哦,我記得剛入學的時候,他作為優秀畢業生給我們做了演講。”高鵬回校做了連續兩屆的動員演講,和他同臺演講的是一次是靳尚誼,一次是潘公凱。
6歲開始學習繪畫, 18歲收到了三大美院( 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清華美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最終他選擇了央美設計學院。從小做班長的高鵬,在央美繼續著自己好學生的生活,在花家地的宿舍單純做著藝術家的夢,直到一個長發飄飄的同學踹開他宿舍的門,一手拿著一張毛片,一手指著說:“你丫的還看英語!”。那時流行著“殘酷青春”的藝術風潮,求學順利、父母也完滿幸福的高鵬,對社會對人性沒有辦法憤怒,這種“正常”在央美那種“不正常”的大環境里特別怪異,天之驕子的優越感也漸漸消失——“跟不上主流,我很痛苦。”
他把這種迷茫做到了自己的畢業設計里。把人生的困惑列成單子,采訪了北京60幾所高校的同齡人,最后做了70多萬字的一個采訪錄。采訪錄被粘成很多條,像西藏人掛風馬旗那樣豎著懸掛起來。路過的人只當這是一種風景,沒有誰會真的注意另一個人的人生。“剛開始我發現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特別的那一個,但是我全部采訪完,就會發現大家大同小異,都是想照顧好父母、賺錢、出國、學英語,沒有別的。”作品做完,高鵬也得到了解脫也和當時的自己達成了和解。
最后他做了一個不銹鋼的容器,把所有的紀錄像儀式一樣封存起來,不銹鋼拉鏈記載了這一件時代檔案。最后被命名為“找朋友”的畢業作品為他掙得那年學校畢業設計的一等獎,作品也被央美美術館館藏。同時,還獲得了岡松家族一等獎學金,獎品是一萬五千元的雷達表,一只他當年擁有過最貴的一塊表。高鵬說:“我很感謝那個時候美院,包括我的工作室導師——譚平對我的包容和鼓勵。”
“我發自內心我想成為一個藝術家”,大學二年級時他有機會進入譚平門下,譚平極簡的藝術情愫、文人的氣質,是最接近高鵬藝術理想的工作室。“譚老師有種德國的表現主義的風格,他不會管你很多,但是會做精神指導。一方面他是個行政領導,另一方面是個藝術家,還有特別孩子氣的一面。”
沒能成為奧運專家
2004年,高鵬22歲,走進了國際奧組委,先后擔任項目主管和景觀副經理,是北京奧組委內部最年輕的奧運工作人員。
剛開始接觸項目,國際組織嚴苛的流程,高強度的工作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真的很辛苦,我不知道哭了多少場。”和他一批去的年輕人受不了這樣的強度,基本都走了,這時譚平站出來告訴他:“只要你堅持做完,到2008年你就會成為中國的奧運專家、中國大型體育運動會的專家。”奧運會結束后,高鵬回到中央美院讀博士,沒有在體育項目上走得更遠。但是他從那時起積累了大型項目管理的經驗,開始系統地整理收集大型活動的資料,對后來美術館的管理工作起了很大幫助。
“今日不養閑人”
2010年底,高鵬結束倫敦藝術大學博士訪問學者的學習,學成歸國。從學生論壇到奧組委、到世博會,十幾年高鵬做過太多項目管理。“一閉著眼睛都在想流程、想預算、想執行,”那時的高鵬只想做一份安穩的工作,比如去當老師。這時,張子康找到了他,說:“今日美術館有位置,你來。”管理行政、展覽、館藏學術,三年來,高鵬親歷了美術館所有的執行環節。
入職今日,他的第一份工作——辦公室主任。頭一個星期高鵬對這種烏龍的安排很抵觸,后來張子康館長在公開的會議上說:“我從來不養什么閑人,博士也沒用!出版社的博士一個月才給他們1800塊錢,攆都攆不走。”這樣的暗指讓一個驕傲的年輕人面子掛不住了,于是他開始籌劃員工培訓,完善今日的行政結構。
“看這些夾子,就是我當時整理的框架。”高鵬指了指身后的藍色大文件夾,組織架構,工作職責,工作流程,績效考核,員工培訓及國內外美術館機構調查,他一項項健全完善。當時高鵬用了奧組委的項目管理辦法,制定三年、一年、一季、一月的工作計劃及重點,每個人都要寫清楚一周的工作,他就根據這樣的任務計劃跟蹤大家的進度。同時,他也和工人熬夜布展,和警察交涉工程違規搭建,加強美術館的安保,解決有人投訴美術館有作品損壞的隱患。憑借著年輕人的沖勁,“一攬子”辦公室主任,什么都干。
沒多久,張子康看到了高鵬的用心和努力。兩個月后,高鵬兼任行政和展覽部兩個部門的副館長。也是從那時起,從中國最年輕的美術館副館長,一路走到了今天。
“原來還有這樣一份責任”
從全球范圍內看,美術館的館長經歷了幾次大的變革:從最早教會性質的館長到政府任命的館長,到開始有大學教授、校長做館長,后來又涌現出很多藝術家知名策展人館長。最近幾年則出現很多職業館長,他們類似職業經理人:有豐富的人脈,有自己的藝術圈、社交圈,有很好的行政管理能力,也懂得怎么能把這個館運營下去。
兩年前,英國文化教育處資助了一個項目,在藝術行業選拔了幾個年輕人去英國學習。高鵬作為其中的代表在倫敦設計博物院、國家肖像美術館、蘇格蘭國家現代美術館駐地實習。英國國家肖像館的Sandy Nairne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國家肖像館在倫敦藝術中心的側面,沒有國家畫廊那么好的位置。他上臺之后做了很多改革,做女皇肖像展,做戴安娜肖像展,讓一個不被人重視的肖像館一下子變得特別受歡迎。高鵬以館長助理的身份,跟了他兩周。近兩年英國政府的經濟很不好,如果館長想要做好的展覽需要他自己去融資。Sandy Nairne每次開完會之后都要主動伸手向有錢人要名片,然后他就約吃飯,希望他們把錢捐贈給美術館。
“我記得當時他在跟這些捐贈者一起吃飯的時候,Sandy 讓助理給他準備了好幾個笑話紙條,上洗手間的時候就看紙條。因為他很疲勞,腦子根本就記不住什么東西,但是為了讓這一個多小時早餐有一個特別開心的環境,必須這么做。因為他說,作為館長的基本功就是融資。”
至于當問到高鵬跟他學到點什么,他回答說,“我不是學到的,我是感悟到,館長原來有這樣的一份責任,而我以前是不知道的。”
找錢
而在中國,錢更是個問題,其他的都好說。美術館是個“燒錢”的地方,收藏、展覽、研究、教育,每一處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否則就寸步難行。籌資是館長必需面對的課題,高鵬真正感覺到找錢的壓力:“我目前沒有個人時間,頻繁出差,和贊助商談,看財務報表。”
采訪當天中午,高鵬跑出去和幾個明星朋友見了一面。快到年底的“今日”的答謝宴會,高鵬希望找幾個文娛界的明星幫忙,動用大量朋友間的關系。能少花錢就少花錢,能不花錢,就更好了。聊了聊今日的一些基本情況,他又匆匆趕回美術館。
午飯是一份助手叫來的外賣,才吃了兩口,副館長帶著挪威大使館的文化交流人員來辦公室找高鵬,談2014年展覽的合作,展覽內容、形式很快說定。挪威方面受上級要求不想出太多費用,而高鵬也堅持美術館是有運營成本的,不可能無止境超出預算。“如果每個大使館都要來這做文化交流,表面上皆大歡喜,可我們是有運營成本。”僵持了一會,雙方基本達成了共識,今日會在明年帶著一些重要藝術家去挪威做交換展,以此費用相抵。
帶著挪威人員參觀完的展覽場地——今日2號館以后,高鵬又返回會議室。一天中第二次播放幻燈片為來訪的客人講解,這一次他面前的是某國際著名汽車品牌總監。學術展覽、商業贊助、公益事業,跟隨幻燈片的放映,高鵬很仔細地闡明了如果能成為今日美術館獨家的汽車贊助商,雙方會有怎樣和諧的互動和可期盼的未來。從高鵬很認真的語氣中也感受到:年初失去了奔馳贊助后,找一家頂級的汽車贊助廠商的努力。
在高鵬的“找錢故事”中,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安盛藝術品保險與今日的獨家戰略合作,安盛作為一級贊助商還與今日美術館簽訂了一年的資金贊助合同。10月28日,在今日美術館的新聞發布會上,極少參與美術館事務的董事長張寶全在會上出現,也表示出對攜手全球唯一的專業藝術品保險公司的喜悅。會上高鵬做了非常簡短的發言,為了節省媒體的時間,他甚至自己把中英文都說了一遍,后來他對我說,“這是對于剛上任的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資助與支持。”
在他的描述中這次合作更像是一種水到渠成,“以前和安盛的亞洲區負責人詹妮弗見過面,兩人建立了非常好的個人關系。我上任之后給她寫了一封長長的中英文郵件:說明我目前的困難,說明我的觀點,把我能為安盛做什么,我需要多少預算,一條一條的寫了下來。”詹妮弗把郵件轉給了德國總部和中國區的總經理,兩個月后這次合作就促成了。
“我覺得她其實真的挺仗義的,因為我那個時候真的很需要贊助商。我很需要有一個贊助商肯站出來公開來支持一下,來支持一下今日美術館,來支持一下高鵬。”
遵從藝術的宿命
找商業贊助,完善美術館保險,高鵬說他的工作都是踏踏實實的“下水道工程”。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每天都在做什么,他倒也很坦然,“我不需要通過做一個特別大的展覽,讓別人記住我這一個人。”
如今高鵬平均每周至少要單獨約見若干國內外的館長,藝術家,策展人。如果有人問他,你的策展方向是什么。高鵬都會們講,“其實我是放棄了,而把這個工作交給學術委員會。從6歲就學畫畫到慢慢走到現在,我放棄了成為一個明星策展人和一個明星藝術家的身份,走到背后來做一個館長。”但是這個被動的選擇變成了高鵬如今地心甘情愿。因為在未來會有幾百個大大小小美術館在中國建成,這些館除了硬件設施之外,更需要有人知道和專注軟件如何管理、如何運營,而他把這當作是一個事業經營。
高鵬說,我相信藝術是種宿命,有一天他還是會做回藝術家,這一段時間的經歷更像他藝術生命的一個體驗,“也許在美術館行業里做五到十年的時候,我會做一、兩件作品,這個事情就是基于美術館角度怎么看待整個藝術生態圈。” 奧運結束的時候,我就做過一件影像裝置,算是我對那段成長歷程的交待.我很愿意通過藝術來和自己的成長達成和解。
此間少年
有時間的時候,高鵬會跑到北京郊區教留守兒童畫畫,那個由幾個年輕人發起的組織里,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個城市的邊緣,貧窮像一根刺在傷害這些孩子。“你渴望通過藝術改變窮孩子的心靈,這事你覺得靠譜嗎?”“我記得我們教小孩在T恤上畫畫,他們的父母沒有正當職業,甚至還是小偷,但是他們能拿到一件免費的t恤就很高興,況且自己畫的畫穿到身上,是一件非常珍貴的禮物。我們根本沒辦法拯救這個世界,我只能盡我所能。”
夢想往往是一顆在暗地里生長的種子,說出來就顯得矯情。2012年,高鵬30歲的時候,他在微博上寫道:“今年,當有機會飛過世界大部分地方,身體和心里都萌生倦意。悄悄的對自己說:‘有機會走遍世界,有看不完的展覽和畫冊,有個安靜的地方喝咖啡,這不就是17年前的夢想嗎,還抱怨什么?’”他說,感覺很滿足。
2013年9月8日,上海民營美術館論壇上,高鵬作為圓桌會議嘉賓應邀參加。會議間隙,當美術館界的“老人”們忙著交際時,高鵬只是看資料,禮貌地和他們打招呼。我問他:“是不是那時剛上任,感覺沒人理你啊。”高鵬有點驚訝:“還好吧,我沒注意。從18歲考入大學開始,和周邊的人相比我年齡一直都是最小的。這其實就會面臨著別人對你的觀察和不信任,你不能逃避,而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好好地把事情做好。”
后記:十幾年前,朝陽區的CBD還叫大北窯。今天,太多的摩天大樓在這里拔地而起,夕陽下恢弘的玻璃幕外墻反射出暖暖的光。它們成為新北京的地標,熒屏上,每一個發生在北京的奮斗故事都要用長鏡頭緩緩交代。十幾年前,今日美術館還是朝陽啤酒廠的廠房,斑駁的外墻,空間粗糲。今天,這里和身后的蘋果社區早已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在CBD的聚集地。從今日主展廳向北望去,目光略過岳敏君不銹鋼雕塑群,不足一百米外鋪設著北京站開往東北方向的鐵軌。幾十年間從這里緩緩駛過無數列綠皮火車和電汽機車,那天有一輛輛的高鐵,從我眼前疾馳而過。
對話高鵬:
Q:上任幾個月以來,你感受到外界對你有什么樣的反饋?作為藝術界的年輕一輩,上一代人對你是一種什么態度?
A:我上來之后,美術館界、藝術界前輩和藝術家們,對我是一邊倒的期盼和扶持的狀態。很多館長,老藝術家,他們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Q:我看到國外的媒體對你似乎很感興趣?
A: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他們是很好奇,好奇來源于以前他們對中國的有著非常刻板的印象。怎么中國會有這么年輕的人做館長?一個國外媒體看到我說:這是中國新一代要崛起,覺得終于有一個新的形象和新的可能性在中國發生,所以也會漸漸改變他們對中國的看法。
Q:聽說你也有自己的收藏,都收藏什么種類的藝術品?
A:我有一部分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因為我買得起他們的作品。最近還在買朝鮮藝術家的作品,也是因為買得起,而且他們畫得超級好。買的玩,也可以送給父母。另外,收藏一些攝影作品,在捷克時還收藏了許多刻畫卡夫卡的石版畫。
Q:著裝有什么特殊要求?你不是每天都穿著正式的西服吧?
A:從我當副館長開始,就每天大量接待國內外的館長,藝術家,出于尊重我都會穿西服,也代表美術館的形象。平時是夾克上衣牛仔褲,畢竟還是個青年人。
關鍵詞:高鵬 今日美術館 館長 經營
更多新聞:
畢爾巴鄂模式失效
藝術品電商的云圖
首屆“亞洲美術策展人論壇”在廣東美術館舉行
民營美術館風雨歷程:非盈利性與資金來源矛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