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藝術財商頻道 > 詳細內容

石虎:對月切勿上馬遲

2014年1月16日來源:東方藝術·大家作者:張宗希

中國美術館石虎個展現場 攝影:王豫明

石虎 朱戀圖 116cm×76cm 布本重彩 2011年

  “對月切勿上馬遲”,——這并不是出自古典名篇里的詩句,而是石虎為一幅畫作的題名。2013年10月,“石虎書畫大展” 占據了中國美術館的五個展廳,展出上千件作品。除去對作品的驚嘆,這位從太行山東麓走出的畫家近乎傳奇的經歷,也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之一。

  藝術之旅應該從1958年進入北京美術學校說起,而后是浙江美術學院,畢業后當過工藝美校老師、在北京軍區有過六年的服役生涯、工廠里做過象牙雕刻工人,直到1978年被調到人美出版社,同年,石虎有幸被安排赴非洲十余國寫生訪問,并在第二年出版了在幾天內售罄一萬本的《非洲寫生》畫集,里面奇奇怪怪的構思、撲朔迷離的用筆,帶給人們的不只是中國畫在視覺上的新奇,美學家高爾泰就曾稱石虎“具有那種獨立不羈的自由精神”。

  另一方面,石虎作品在市場上的表現也令人咂舌,早在1973年的廣交會上,其作品便以二十四萬元的成交量成為名副其實的市場寵兒,后來的作品更是幾十萬、上百萬的成交,這也使其衣食無憂地施展才華成為可能。整個九十年代他都在埋頭創作,收獲空前,在澳門旅居的十年期間,石虎曾去了解和考察各國的文化進程,也曾有過一段從賭臺邊勒馬回歸畫室的故事。據說那一年,他畫的畫超過了過去幾十年畫作的總和,而他卻輸掉了這一年畫作換來的幾乎所有的錢。1990年石虎在澳門寫的一段話有過這樣的記錄:“虎始客澳門,以賭娛心,一日鴻運連臺,所贏籌碼障目如山。忽有一人并虎而坐,談吐粗俗,嗜賭如命。虎大輸,離臺之際,回望此人,有感于心:自己一向所談之地位、身價、身份、學養,原來也是偏見。”

  經歷過人生的跌宕起伏,石虎在他的畫室里開始用重彩描繪夢境,并重新思考傳統文化的意義。從最早提出 “漢字有道,以道生象,象生音義,象象并置,萬物寓于其間”的 “字思維”,到“不可控者天趣,可控者人心;天人合一,乃為藝術也!心之所據,神而覺象,神滿慧通,高維集智,神覺直抵慧果”的 “神覺論”,再到“在締造語言中超越語言” 的“詩范疇”,石虎輾轉縱橫于水墨、重彩、書法和詩歌之間,從“線論”再到“象論”,他寫到“中國畫百年之爭在傳統,在筆墨。虎丹青數十載,志于創新而珍重傳統,從未大言反叛。創造家不能發現和給予,其反叛乃無能之欺世;創造家能夠給予和發現傳統,反叛則無從談起”,這也正是石虎的藝術理念,“畫理在書,書理在字。道字而書,道書而畫……”

  從1982年在南京博物院的首次個展到今天中國美術館的展覽,石虎一直在給我們驚喜,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里,潘小菊的《十年一劍:石虎書畫大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許宏泉的《石虎書畫大展側記》、奚耀藝的《石虎書畫大展——藝術的盛宴》、馮國偉的《我看石虎書畫大展》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介紹和分析了展覽及作品的情況,以便我們更全面的了解石虎的創作。

關鍵詞:石虎 對月切勿上馬遲 中國美術館 展覽

更多新聞:

  大家推介:徐跋騁推薦文
  藝術界的“鮮肉”: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
  畢爾巴鄂模式失效
  藝術品電商的云圖

 
今日藝術網舊版: 藝術新聞 | 藝術批評 | 展 覽 | 藝術財經 | 人物 | 美術館 | 藝術經典 | 藝術教育 | 圖片中心 | 圖書資訊
大學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關于我們 法律聲明 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10-58760011 轉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權所有 © 2006-2020 今日藝術傳媒  備案:京ICP備11039214號-8
今日藝術網微信公共平臺
官方微信平臺
手机赌博哪个网站好一点|手机赌博澳门网站|手机赌博的平台哪个好|十大赌博体育网站今日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