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藝術權力榜
從側重點上看,《ArtReview》由于雜志的批評屬性,榜單側重于藝術話語權的持有者,美術館館長,藝術家,策展人顯得更重要了一些,而《Art+Auction》更注重的是藝術資本的操作者,名單中不乏有獵奇的異軍突起的吊詭人物,甚至不乏有躍躍欲試的80后的身影。
2011年底,全球各大藝術雜志們自然不會忘掉它頗具噱頭的年度項目——發布2011年的藝術權力榜。這個榜單依據一年里所發生的藝術事件進行對比篩選,依據事件及其影響力的大小來評選年度對藝術界影響最大的人物。2011年11、12月,作為圈內頗具影響力的藝術雜志《Art-Review》及《藝術+拍賣》(Art+Auction)雜志先后公布了自己的2011年度“影響力100”(Power100)的榜單。
通常的榜單都會依據藝術圈內多樣性的分類進行排列,比如說贊助商和參與者、傳統主義者和潮流引導者、市場弄潮兒和幕后經濟人等,所以在2010年的《Art+Auction》排行榜中我們看到了劃分為拍賣、交易商、藏家、設計、交易商(現當代藝術)、策展人、贊助人、活動家、“拭目以待”共9個有意思的榜單。不過這屆新鮮出爐的榜單將打破這種模式,相比較之前的模式視野顯得更加開闊,本著讓讀者了解到多樣性的潮流和趨勢的姿態,這屆的榜單去掉分類排。《Art-Review》亦是如此。
《ArtReview》Power 100 2011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從去年的13位一躍至頂,名列榜首。此外,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總監徐文王介(ClaireHsu)和也是收藏家的張頌仁(ChangTsong-zung)、華裔收藏家張明(Richard Chang)以及UCCA下任館長田霏宇也榜上有名,分別名列第70、73和84位。其他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僅包括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達明安·赫斯特、杰夫·昆斯(JeffKoons)、達莎·朱可娃(Dasha Zhukova)分別位于第50、64、66以及81位。潮流界中的藝術之神如今不在榜內著實可惜,就連村上隆也成了遺珠之憾。
《ArtReview》的這份榜單選擇與今年的Frieze藝博會同時公布,實際上是一個善意的忠告:“這份名單的目的在于記錄下這些力量,向人們勾勒出一個可以影響當代藝術品的產生與展示的‘世界’。”
TOP 10 名單:
1.艾未未(Ai Weiwei) 1957
《ArtReview》雜志資深編輯拉波特(Mark Rappolt)表示,專家小組選出艾未未并非基于政治考量,“重點是艾未未拓寬了藝術的概念,藝術不單是美術館特定空間展現的東西而已;重點是藝術如何參與世界,以及身為藝術家,你如何運用你的聲音”。拉波特認為,艾未未的積極行動,提醒人們藝術如何向外延展,傳達到更多觀眾心中、連結真實世界,除了在有時對外界漠不關心的美術館場域展示,藝術更是抗議的媒介。
2.小漢斯(HansUlrich Obrist)1968與Julia Peyton-Jones1952
倫敦蛇形畫廊聯合總監,也是近幾年策展界大紅大紫的人物,《ArtReview》將這二人稱為“策展界的發電機”,短短幾年間,已發起了相當數量的展覽和批評活動,還出版了一些訪談錄及文章合集。
3.格林·D.勞瑞(Glenn D.Lowry)1954 紐約MoMA現任館長。
4.拉里·高古軒(Larry Gagosian)1945自2003年以來就一直名列各種藝術權力榜單的前五位,在過去的12個月中,高古軒在他全球11間畫廊共舉辦了58場展覽,這個數字讓人吃驚。這位出生于加利福利亞的藝術品經銷商,作為權力榜的常客,在新的一年里絲毫沒有表現出任何隱退之意。在過去的18個月里,高古軒又將德國攝影師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中國藝術家曾梵志、美國畫家尼爾·詹尼拉入他的明星級花名冊,而此前高古軒更是壟斷了理查德·阿維頓和羅伯特·勞申伯格的全部作品代理權。這一年里高古軒的實體畫廊延展至雅典、香港,在紐約的上東區也新添了一家餐廳。
5.Anton Vidokle 1965、Julieta Aranda 1975與Brian Kuan Wood
始于一封電子郵件的當代藝術網站e-flux的創始人,三人均為藝術家。e-flux是網上當代藝術
批評雜志,通過邀請作家、藝術家、思想家選擇他們關注的主題進行寫作,刻劃出今天最值得關注和緊急的議題。e-flux不是一本雜志;e-flux不是一個社交網絡;e-flux不是一個大眾傳媒系統;是一個持續的藝術家項目,一個巨大流量的通訊信息發布過程,但它并不是“本地”與“全球化”之間的簡單聯結。有時,這些在網絡中流動中的思想驛動轉化到傳統的紙質空間,于是,“e-flux月刊”也誕生了打印版。大家可以選擇通過e-flux的網站瀏覽每期內容;或者您更喜歡將它捧在手中閱讀的話,可以購買由e-flux授權“這個店the shop”制作的黑白打印版。
6.尼古拉斯·瑟羅塔(Nicholas Serota)1946
泰特美術館館長。
7.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 1954眾所周知的,大名鼎鼎的美國女藝術家,現在紐約居住。是現代藝術和攝影領域里的大明星,成名時還不到30歲。她的照片的拍賣價之高令人咋舌。辛迪·舍曼拍攝于1975-1980年間的以自身為對象的電影劇照共69幅,曾以100美元一張售出。而到了1994年,這些用明膠銀鹽印制的照片,就在紐約梅特羅圖片社賣到20000美元一張,漲了整整200倍。20年了,如今的她在國際舞臺上仍然炫目,2011年5月11日,在佳士得拍賣會上,辛迪·舍曼的攝影作品《無題96號》創造了攝影作品交易的最高紀錄389.05萬美元。
8.伊萬·沃斯(Iwan Wirth)1970
英國著名商業畫廊Hauser & Wirth創始人之一。
9.大衛·茲威那(David Zwirner)1964
紐約David Zwirner畫廊創始人。頗具實力的切爾西經銷商,今年向亞洲邁進,在香港藝博會期間成功的獲取了當地藏家的歡心,銷售業績可人。而其在東方的幸運也隨之在Freize藝博會上顯現成效,在Freize又成功地將丹尼爾·里希特的2011年畫作賣給了華裔印尼籍大藏家Budi Tek。此外,今年還聯合熒屏明星Ben Stiller組織了為了海地的藝術家慈善拍賣,在佳士得落槌后,為這個遭遇地震迫切需要復興的國家一共籌款1370萬美元,并刷新了Adel Abdessemed、GlennLigon、Nate Lowman以及 Raymond Pettibon等藝術家的個人紀錄。
10.比奇克斯·拉夫(Beatrix Ruf)1960
蘇黎世美術館館長。
《Art+Auction》Power 100 2011
藝術世界在誰的掌握中?權力有著顯而易見的誘惑力,然而真正讓我們著迷的是那些掌握權力的人。在藝術界,這樣的權勢人物有著各種的身份,有資助人也有玩家,有傳統的也有時髦的,有目空一切的市場締造者也有身居幕后的中間人。《Art+Auction》的Power100今年收入了在老一輩中國藏家中廣布人脈的拍賣師;投身藝博會和杰夫·昆斯以順應市場變化的早期大師交易商;在伊朗培育當代藝術氣氛的同時忙著把現代大師之作送出國去的策展人。
為了總結出哪些人擁有最多的權力,今年加入了一個前十大名單,或許,一覽榜單這前10名就會令你感到一種主觀性,但是無疑他們是經久不衰的話題性人物。但是你也會看到一些常見的主題,顯示出一些超越藝術的普遍規律。畫廊方面,大的越來越大。讓我們了解了權力平衡的變化。為了榜單更具有客觀性,本次排行特別力邀潛伏圈內多年的業界專業人士擔綱此次評審的顧問,他們分別是法蘭克福施泰德博物館館長Max Hollein、《Art+Auction》雜志主編Benjamin Genocchio、蘇富比南北美洲主席Lisa Dennison以及菲姿藝術公關公司創始人Sara Fitzmaurice。他們對權力運轉的方式有著更多的了解。
TOP 10 名單:
1.Sheikha Al-Mayassa
Bint 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 1983
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卡塔爾擁有著世界上購買頂級藝術品數量最多的買家群體,而Sheikha Al-Mayassa,酋長埃米爾的女兒,又是一名藝術資本操作者中罕見的80后,和卡塔爾博物館機構的主席自然地持有著掌握財力的權力棒。酋長國頻繁地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稱為了給位于多哈的國家博物館儲備藝術和工藝品,酋長國經常大手筆購置羅斯科和沃霍爾以及數千萬美元的古董。而Sheikha Al-Mayassa的顧問團隊中將新添干將EdwardDolman,這位佳士得的主席將放棄已有的顯赫職位,擔任卡塔爾博物館館長,來接手埃米爾購置藝術品的決斷權。
2.拉里·高古軒(Larry Gagosian)
在《ArtReview》Power 100 2011的排名第4。
3.博洛特 (Eli Broad) 1933
大收藏家博洛特和其妻子在2011年饋贈給母校密歇根州立大學2600萬美元,用來建設位于母校旁邊的博洛特藝術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由扎哈·哈迪德設計,將用來陳列密歇根州立大學持有的從經典到當代的藝術品,預計明年4月份將面向公眾開放。博洛特的個人收藏近2000件,最新的收藏有Elliott Hundley和Tom Friedman的作品,并且這些收藏將在洛杉磯格蘭德大道擁有一處新家。由Diller Scofidio +Renfro設計的這一新館正在建設進程中,預計2013年正式開放。
4.達莎·朱可娃 (Dasha Zhukova) 1981
又是一個80后!作為一個俄羅斯寡頭(oligarch)的女兒,另一位寡頭羅曼·阿布拉莫維奇的女友,達莎·朱可娃可謂藝術界的女沙皇。旗下Iris基金會創立了莫斯科車庫當代藝術中心,做了一系列的藝術博覽會和活動。朱可娃的轟動性事件還包括她名下的《車庫》雜志引發巨大爭議,這本風格標新立異的流行雜志高調地將由達明安·赫斯特設計的裸體模特私密處蝴蝶圖案紋身的圖片赫然刊登在封面。
5.弗朗索瓦·皮諾
(Francois Pinault) 1936
酷愛奢侈品收藏的億萬富翁以及佳士得老板——弗朗索瓦·皮諾,目前已經在威尼斯擁有著兩座博物館來展示他的收藏,但他鐘愛的藝術品范圍扔在擴展中。他新近添入的收藏包括了中國藝術家張洹以及曾梵志,以及此前鐘愛的年輕藝術家托馬斯·豪斯雅戈(Thomas Houseago)和雅各布·凱斯賽(Jacob Kassay)。
6.大衛·茲威那 (David Zwirner) 1964
在《ArtReview》Power 100 2011的排名第9。
7.彼得·布蘭特 (Peter Brant) 1947
自從購買了第一張安迪·沃霍爾的作品之后,這位常駐美國康乃迪克州以及格林威治的新聞業巨頭就一直是藝術市場的弄潮兒,他也可以算作是烏斯·費舍爾、大衛·阿爾特米德以及喬什·史密斯的贊助人以及受益者。他名下改造自1902年石頭谷倉的布蘭特藝術研究中心基金會作為一處田園牧歌式的平臺,從這里涌入市場的作品已過600多件。
8.余德耀 (Budi Tek) 1957
印尼華裔藏家余德耀作為中國的當代藝術作品收藏的大腕級別的藏家,近期他的目光也一度轉移至西方藝術品,同時開始著手興建橫跨亞洲地區的私人博物館網絡:2009年集聚了他的中國藝術品收藏的余德耀美術館在印尼雅加達開幕,另外還預定2013年在上海開設新的場館。來自他和希克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將于2016年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開幕。
9.高逸龍 (Francois Curiel)1948
法國出生的高逸龍從佳士得歐洲和法國部門總裁離任,1月份接受了亞洲區總裁任命,在他的主持下香港區域的拍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那一季春拍的六天里,佳士得成功地開創了4.7億美元的新紀錄,并迅速地完成了針對亞洲區域系列崗位的全新任命。而接下來他面臨的挑戰是,面對來自中國大陸拍賣行的激烈競爭,力求維持市場業績的增長勢頭。
10.史蒂芬·科斯曼·康納利(Stephane Cosman Connery)
常駐紐約的20世紀印象派高級專家以及蘇富比私人專場的頭兒——史蒂芬·科斯曼·康納利,此部門曾在2010年很強勢地創造了4.94億美元的收入。1991年至1997年間,他曾離開拍賣行,作了阿波羅藝術咨詢服務的總監,以藝術經紀人的身份在國際性美術館和私人藏家之間進行交涉。他的母親藝術家米舍利娜·羅克博魯爾嫁給了著名影星肖恩·康納利。
結語:歷年的POWER榜單中,往往是TOP 10盡顯風騷,而TOP 10之后的NO 11~100又是何許人也?也許我們總會在掃了幾眼略知他們的身份后,就不經意忽略過去,他們真的只是每年的非主流玩家匆匆過場而不那么重要么?歷年的POWER榜單中,往往是TOP 10盡顯風騷,而TOP 10之后的NO 11~100又是何許人也?《ART BANK》雜志在接下去的幾期中將為大家帶來他們更詳細的評介。
關鍵詞:ArtReview Art+Auction 藝術權力榜
相關新聞:
藝術投資的起航,超級富豪對股票的絕望
豐泰闖進中國藝術品保險市場
春拍大幕將啟拍賣行狠壓價
亞洲藝術市場還會火熱嗎?